余姚石门龙潭古道双叠瀑
夏日也能清凉一下的线路
答案在路上,自由在风里,人就应该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(来自领队)
当天膝盖不舒服,爬升不是很高600多,气温在30度以下,全长差不多14km。
出发
出发时刻有些雾气,最开始是一个比较长且连续的爬坡,沿途竹林遍布道路2侧,石阶而上,道上密布着干枯的竹叶,有些台阶缀着青绿色的苔藓,已过10点,水汽渐淡,所以石阶只是较为湿滑,小心点还是较安全的。
盘旋的登山的路走了2个小时左右到了山顶,这里是覆盖着竹子枯叶的松软的土地,路两边耸着竹林,同时清风拂面,瞬间驱散了闷热的氛围。就此休息半个多小时开始午餐进食,虽然我带了压缩饼干,但是遇到了肉干,鸭脖,压缩饼干和荔枝,终究抵不住同伴的热情,饱餐一顿。
下山
等尾队到达,开始出发下山,这次戴上了护膝,调整好了登山杖。下山的路大部分是和上山一样的石头阶梯蜿蜒而下。慢慢的下到山底的公路,向上走到底是一个村庄,而公路下是一个山谷,此时狂风吹过,山里的迷雾罩着树林,烟雨朦胧。阴郁的天气暗了下来,天空飘起细细的雨丝,体温骤降,所以拍了几张照片就往下开拔。中途喝了几口山泉水(村庄里面的人也以此为饮用水,应该是地下水),很是甘甜。
在快到达山底的时候到了第一座瀑布石门龙潭,相比杏梅尖是稍微小点,但是瀑布下是一个斜坡,没有积水可以在边上的水洼洗脸降温,甚至有老哥在下面洗了把澡。
继续往下到了山底,走了一段公路前往第二个山,山脚也是住着一个下鲁瀑布,有上下2个水潭,下面的水潭清澈见底。如果会游泳还是想尝试一下的(~ ̄▽ ̄)~。
后续就是一个上山下山的古道,在山底有一个长亭,村上老人说由于缺少学校加上老人的接连去世,村上已没有多少人气,只有几户人家,要不了多久就是无人的境地,同时说山上没有杨梅,因为海拔当前是400多,而杨梅最多也只能在300左右的地方生存。 休息等到尾队,继续出发,接下来就是普通山路一路到了终点。好好的拉伸了一下,膝盖的感受还好,说明保护措施和动作比较安全,开心的结束旅程。
和张哥和文仔一起约的徒步,这次文仔休息好了,果然冲到了前面,领队是”路飞“,带着相机,前前后后跑,找角度摄影,偏冷色调高饱和度的风格。而我则是一路跟着张哥“改称小黑”。路飞确实很有趣,山中经过村庄,和在到了山谷上的一段公路时,风景很好,适合当背景,于是给我们拍照,这时候发现我们的pose摆的很僵硬,于是亲身指导我们怎么摆,尤其是给女生教学的pose非常好玩,眼神朦胧,仰着头,挺着胸,扭着腰,整个表现绝了,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一身腱子肉的猛男摆出来的。很多女生也自愧不如,根本摆不出感染力这么高的姿势,当然我也上去拍了,也被指导了一下。据路飞说他平时没事时被约拍还要收费的。然后他在回程的大巴上还介绍了他要跑百公里的越野时,我只能佩服。同时在和他聊天的时候也学到了很多,尤其是爬山时的动作和平时的锻炼方面学到很多,怎么保护关节,如何发力才轻松且安全。。。。收获颇丰
tips
- 徒手健身
- 俯卧撑和引体前活动需要用到的关节,尤其是手腕这块,受力比较大,早晚各做组
- 靠墙静蹲 到 深蹲,优先保证质量
- 上山屁股发力,并腿臀桥,臀桥画弧线
- 跑步间歇跑,只有质量够才能进步
- 夏天徒步策略
- 433原则 ,3份为备用水
- 霍香正气 天气热备用
- 急救毯 头灯
- 路飞加周中群,休闲或极速(不存在的,得恰饭)
- 保温毯使用方式:紧贴皮肤,保证热量不逸散
- 回到上海搓了一顿,和文仔,小黑,清哥,花花,崔总认识了下,希望下次相聚
- 爬山挺胸抬头,抬高腿,迈小步(大腿发力)。脚尖膝盖同一方向,不超过脚尖
- 下山护膝+登山杖绑带需要形成支撑
故事未完:2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