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【回忆】一个人的黄山

一场说很久才走的旅程,结果是苦涩的

走完了,人麻了

回响起来已经是22年9月份的事了,多亏在山上的痛苦的经历让这段记忆扎根在我的脑海中,而同时期的大多的事除了口罩都已经消散在时间的河流中了。

封城结束在4月,2个月封闭生活,加上中度脂肪肝,我开始跳绳,选择跳绳的原因是比较容易坚持,随时都能开始。到了7月份左右想出去散心,思考了一下选择爬个山,于是开始邀约同学朋友和同事结伴,一圈下来无果,就开始筹备我的独自登山之旅。

当时对户外几乎一无所知,还是彬哥之前有过爬黄山的经验:“天气山底热但是到山顶会很冷最好带件冲锋衣”。于是我就只准备了冲锋衣外套御寒,买了一大袋子士力架和猪肉铺作为路餐。“山顶的东西很贵”,那我就准备自己多背点水,控制一下成本,然后在宾馆租帐篷在山顶过夜,顺便看个日出,同时在登山之前进行跳绳训练作为体能储备。这就是我那份粗糙的中秋登黄山的计划了。 img

中秋前,请了下午的假,提前到了黄山的山脚住宿一晚,准备一早登山。中秋当天,早起到景区排队,到登山点还得坐个大巴,开始爬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已经是9点,当时选择徒步上山人的不是很多,一路上见到的游客也是三三两两。中间走走停停,快下午一点抵达白云宾馆的大平台,带的9瓶水还剩两三瓶,在这稍微补给休整。然后开始顺时针方向往光明顶和西海大峡谷方向前进,此时体力条也几乎见底,爬爬停停,在中间免费补水点补了几瓶水,再加上买的2瓶水,差不多够过夜。下午4点左右到了丹霞山想在那里的宾馆租帐篷过夜,结果因为口罩,租赁取消了,当时不知道酒店大堂可以过夜,眼看时间快5点,气温已经开始下降,于是决定趁天黑之前下山,从西海大峡谷下到底。

西海大峡谷台阶是在垂直崖壁上伸出的简陋的石板,从岩壁的接缝里清晰的看到托住石板的是从崖壁上伸出的几根钢筋,栏杆高度不到一米,眼睛往栏杆外一瞥就是深深的谷底,我只敢在靠崖壁的那侧一步一挪,等下到一半,到了观海亭已经6点多,山坳之间,天色已黑,接下来的路况依然危险。中秋夜本该清亮,月光却被云所偷,无奈决定在这亭中过夜。 img

开始是躺在长石板的坐凳上休息,晚饭士力架加肉干。到了7点,从山下来了对情侣,打着手机的光晃着看路,打算去山上宾馆大堂过夜,我劝他们说“上山的路在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危险”。这时我才知道山上宾馆大堂可以过夜,他们似乎也比较纠结,在对面的长椅上坐着休息一会,再商量是否还要上去,我看着这两人在着腻歪有些后悔劝他们留下来了,踌躇了半小时左右。晚8点左右又上来了一对情侣,也是要上山顶,早起看日出。有了伴壮了胆,于是这4位就结伴上山了,后面关注了下黄山的新闻,似乎没有什么报导,应该是安全到顶了。而我,怂怂的躺在石板之上休息。

是夜有一阵小风,我支起了伞,尝试入睡,寒气渐浓,裹着冲锋衣还是感觉冷。9点半左右,遮着的月云溜号,圆月高悬,撒下凌冽的光,接着山底下又有手电的光影交错透过灌木,投影渐大,然后一个人出现在了亭中。是山底的工作人员,来这拍月亮,结果他的手机拍不出来的月亮轮廓,只有过曝的星形,问我的手机能出片吗,结果一样。调试了一会无果,问我怎么在这,简单的解释一下,于是他赏了会月就匆匆下山。 img

这之后就孤身在山腰过夜,出于安全考量我特意查了下黄山出没的动物,只有松鼠,和很少出现猴子,算是不幸中的万幸。到11点多更冷了,于是站起来活动了一下,还是没有太多暖意,只能眯一会,然后活动一会,挨到了凌晨1点左右,气温降到了5度左右,我找了一个柱子和石头夹角形成的凹槽,勉强坐进去,脚动不了,希望借此可以保存一点温度,蜷缩着身体起到了效果。但是挤在角落里没一会脚会麻了,于是又回到了长椅上辗转,用塑料袋盖着身体保温,支着伞。躺着眯一会,感觉又有点冷了就回凹槽,一直就这么兜兜转转没有睡着,折腾到了5点左右,天光渐明,赶紧下山,又累又困又冷。

下到山底后,等了一会,坐缆车上山,这时候有点缓了过来,绕到迎客松拍了照片,找了就近的缆车下山,已是中午,出了景区就近找了加饭店吃了臭鳜鱼,口味一般,同时退掉当天的酒店,买了当天的火车,中间等车的时候差点睡过去,一路撑着到家,已是下午,草草洗完澡就休息了。

整个行程的快乐只在第一天的上午,爬山的过程很开心,但是从下午开始到回程就开始煎熬,还是年轻,熬的住,此行之后我就此沉寂了半年,没有任何运动。。。

img

今天刚好完成了张画,当个彩蛋把


故事未完:111 Thoughts:: justdoit.
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